院前急救是指在医疗机构之外为危重病人提供的紧急护理。从广义上讲,院前急救护理包括在患者遇到医疗紧急情况时由医疗保健专业人员或旁观者在现场立即采取挽救生命的措施。从更具体的意义上讲,院前急救包括由通信工具、运输车辆和基本医疗资源组成的专业急救医疗机构,在患者到达医院之前提供现场复苏和持续监测。
在整个时间间隔内,至关重要的是,第一个发现或抢救的人采取各种强制性措施,以确保患者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这包括拨打急救中心帮助热线,呼叫救护车并站在病员旁边,直到医疗专业人员到达。救护车到达后,急救医生将会采取许多措施来延缓病员的病情,延长病员的生命,使其在到达医院时具备更好的治疗条件。
早期现场急救的主要目的是为救援人员赢得时间。早期现场急救能够及时有效地挽救生命,旨在稳定伤员(患者)的基本生命体征,从而确保他们活着被运送到医疗机构,并及时获得进一步的医疗干预,改善预后结果。寻求保护宝贵的生命!

院前急救的主要任务与工作范围包括以下三点:
1、遇险呼叫患者的院前紧急医疗护理责任通常将遇险呼叫救护车的患者分为三类:一类是危重病人或有生命危险迫在眉睫的急诊病人。现场抢救这些患者的目的是挽救生命或维持基本的生命支持。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呼吸梗阻、急性中毒、严重创伤、出血等疾病患者约占遇险呼叫患者的10%~15%,需要现场心肺复苏的患者不到5%。另一类是在短时间内患有紧急但不危及生命的急诊科患者。现场紧急救治的目的是稳定病情,减轻患者转运过程中的疼痛和并发症。骨折、急性腹痛、高烧和哮喘等疾病约占 60%。另一类是慢性病患者,目的是在没有现场紧急护理的情况下通过救护车提供运输服务,约占10%~15%。
2、在灾害或战争期间,会发生人为灾害。对于遇难者的紧急救援工作,除了满足日常急救需求外,还需要与现场其他救援系统(如消防、公安、交通等部门)紧密配合,并注意保护抢救人员自身安全。当有大批伤员出现时,则要加强伤员的分类和现场救护工作,合理分流和运输伤员。
3、急救知识的宣传与普及教育能够显著提高院前急救医疗服务的成功率。为了共同承担全社会责任,我们应该普及公民急救意识,加强应急能力。平常应该通过多种途径如广播、电视、报纸等向公民普及急救知识并进行现场救护和复苏技术培训。